爱在春风化雨间

发布时间: 2019-03-19

爱在春风化雨间

——评《润物细无声》

        翻开洋洋80万字的《润物细无声》,仿佛踟躇一个老圃的四季田园,跟着他耒耜锄犁的靴履,聆听他絮絮叨叨的“耘田”“绩麻”之音,甚至会忘情于携带着诙谐与网络语言的称呼间:他喊他的学生“小伙伴们”,他的学生们都喊他“曲导”。曲导与他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微言细语的来往深处却是一条宽广的思想教育的大河,或浩浩荡荡,或涓涓细流,奔涌着流淌着当代大学校园基层思想教育工作者倾注在年青一代学子成长过程中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尽雕琢之功,于2018年岁尾,也正值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把大连海事大学的辅导员曲建武老师笔记式的教育著作《润物细无声》呈现于读者之前,期冀它在记录一个老辅导员心声的表象里,更能承载祖国教育事业以德立人的精神实质。 

        一本关乎教育的书籍是否定义为好书,首先看它是否符合时代的主题,即满足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和时代之需。《润物细无声》虽不是书之“大系”“丛林”,更没有冠以“中国”“当代”等看似高大上的名字,但是它切切实实地凸显了教育立国的时代主题,更凸显了教育与被教育者的成长相伴相生的沾溉过程: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

        “一国之昌盛,受惠于一国之教育。”中华民族数千名文明史,是铺展于源远流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之中的画卷。国之强盛时,教育亦充分发展,在祖国蒸蒸日上的今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更是国家的重要事业,需要每位教育者担其职,尽其责。《润物细无声》的鲜亮之处正是这扶植人格、培养道德放在首位的担职尽责教育理念的承接。全书按六篇精心擘画:“春风化雨”、“心灵相约”、“史海泛舟”、“生日祝福”、“大学时节”、“依依惜别”。充分体现了“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等国家倡导的教育命题。如“春风化雨”篇中围绕着家国情怀谆谆教诲,从崇真、向善、责任、厚德、践行等多角度夯实信念:“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责任,当今青年学生,无疑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你们一定要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把自己的学习同亿万人民群众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读好大学。” 

        《润物细无声》散发出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的气息,体现了人文教育核心所在。

        一本关乎教育的书籍是否定义为好书,还要看透过纸墨是否能触摸到著作者的思想、精神、情感。翻开《润物细无声》,字里行间一句句叮嘱、一声声问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热忱与希冀,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喜悦与焦灼。那流淌在纸上的一个一个日子衲缀起来的岁月,我们看到已头顶霜花的一位老辅导员,正忙碌的奔走在课堂、宿舍、食堂、操场等凡是有学生身影出现的地方,他召集学生开会、搞讲座、发微信、谈心,“就是希望能为你们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做些什么”。之所以这样急切和迫切,他也有面对时光飞逝、而生也有涯的焦虑和“惶恐”,他在与学生的对话里反复提醒“时间是有限的”“用来奋斗的时间真是不够用,人生不能叹息”,“老师六十岁了,一定在余生里挤出更多时间给你们” ,“新年又过去了十天,没有多少个十天给你们了”……

        他对困难学生说:“祖国的事你想着,你家里的事我想着。” “我到国外大学考察的时候,明显感到国外的学生比我们的学生注意锻炼身体。你也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锻炼身体。”

       《润物细无声》语言朴实,通篇找不到华丽的辞藻,甚至有些“琐琐碎碎”的平白。但包含在朴实言语中的师者的叮咛,却是带着露珠、带着朝霞,充溢着馨香与温暖,使得“理论的”“高远的”教育形式归落于实实在在的客体,变得现实而有效。曲建武教授独辟蹊径撰著此书并非为求异,而是他自青年时期至“端不动一碗水”的未来岁月教育事业的深情的“回望”。他的人生绝大多数时光是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此书多以时间为线索,又怎能不说是他自传体式的教育札记?!

        著者曲建武教授有着各种耀眼的光环:年纪尚轻便荣膺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之职,又在马蹄正疾时,告别“仕进”,乃以教读为业;时代赋予他“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特别关注教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称号。最让他动情的却是一个学生发给他的短信:“老师,我大连来看您,您不在。不是每朵鲜花都代表爱情,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木都耐得住饥渴,白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您啊,老师,我做到了。” 

        《润物细无声》记载着深情与感动,更是“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的佐证。